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津门那些人和事儿(一路向北八)

我们在去杨柳青的路上看见了大邱庄的路牌,于是就提前下了高速直奔大邱庄。

如果没有禹作敏,大邱庄今天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有个原本紧挨河北的小村庄只有7.25平方公里,并且全是盐碱地;四千村民大多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大邱庄有一条顺口溜:大邱庄,老东乡,喝苦水,咽菜帮,糠菜代替半年粮。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邱庄在禹作敏的带领下创造了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华夏首富村。当大邱庄的村民住上别墅、开起豪车时,如今声名显赫的华西村、南街村还在描绘奔小康的蓝图呢。

有些故事你想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这位中国乡村改革风云人物最后竟然深陷牢狱!并在共和国五十大庆之际自我了结生命。如今禹作敏毕其一生劳作耕耘的大邱庄也由村变成了镇,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字。

团泊洼竟然就在大邱庄的边上?这确实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著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我想起了《团泊洼的秋天》和它的作者郭小川。诗人在黎明之前死去,却在黑暗中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1970年9月,文化部五七干校迁址团泊洼。当时有学员627名,知识青年57名。学员均是享誉全国,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们因被定为政治或历史问题,流放到团泊洼过着开垦滩涂、自给自足的艰苦生活。其中有些学员最终再也没能回到北京。

昔日的五七干校已被团泊新城取而代之。现在的团泊洼已建成高尔夫球场、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健康产业园、奥特莱斯商业体和高档住宅小区。当地媒体透露:团泊洼如今已由房地产开发投资洼地变成高地,房价去年轻松破万,十年翻了两番。

有些人和事儿随岁月流逝而烟消云散;有些人和事儿烟消云散之后又重新被人再现。杨柳青古镇很新,甚至比团泊新城还要新。当所有的遗址都被精心设计后重建问世,那么这个千年古镇看来只能永远记载于字里行间。有些人来了又走、有些人走了又来,津门有些人和事儿真是扯不清、理还乱。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