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穿越时空,领略荆州历史的灿烂辉煌(上)(第四季缤纷归途28)

我们刚离开襄阳就接到一位武汉朋友的电话,盛情邀请我们去江城作客。虽说不到4个小时车程,但与我们计划的行程刚好相反,只好作罢。“既然到了襄阳,怎么也应该去一下荆州。除了古城以外,那里博物馆馆藏文物比许多省级馆还要珍贵,非常值得一看。”最后我们听从了武汉朋友的建议,继续南下、直奔荆州。
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豪取三郡。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我们在老城区的一条狭窄的马路边找到了荆州博物馆。这是座园林式博物馆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水榭、花园一应俱全。
  这个人均GDP不及珠海四分之一的中部古城,能如此慷慨地兴建规模不小的博物馆,也算对得起自己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荆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3万余件,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2件套。像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战国秦汉漆器、西汉男尸、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
  战国古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丝绸考古史上至今出土的唯一一件战国时期的“罗”衣,它质地稀疏薄如蝉翼,用比头发丝还要细许多倍的蚕丝编织。这种“罗”只有在恒温条件下才能够织出来,但是这种技术已经失传许多年了。
  所有的图案统一、对称,好像是用电脑制作好了底图然后细细勾勒一般的精细,针脚细密均匀,针线走向再形成细小的纹理,每个相同图案的纹理也惊人地统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相信,这是两千年前的古人手工制作而成!
  研究人员曾经从古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取出一根极细的丝线,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他们发现,原来这一根肉眼看起来已经细到不能再细的丝,竟然是令人难以置信地由更多、更细的丝线编成辫子组成的。在2000年前的马山1号墓,密度最大的绢面达到了经度每厘米158根,纬度每厘米70根,甚至超过了今天由现代工业化机器生产的织物的密度。
  后来博物馆决定将原物拿到苏州进行复制,据说花了10多万元还是只能用绢来代替。复制品虽然图案与原件一般无二,但是已经没有了原件的通透、轻薄,那种薄如蝉翼的质感荡然无存。
  荆州博物馆的战国丝织品以其时代早、品种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中外,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
  40年前,从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大小渐次的青铜钟相编而成的打击乐器。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先秦编钟已有一百多套,其中曾侯乙编钟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
  曾侯乙编钟最为神奇的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同一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而且,两个乐音之间相差三度。
  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在声学上,证实了先秦时期合瓦形钟能够发出双音和证实了先秦存在绝对高音。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