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襄阳,三国文化的发源地(第四季缤纷归途27)

原本我们想住南阳的。在大学曾经读过那篇中国新闻史上经典之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从此南阳这座古城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但去南阳得绕行几百公里,会打乱我们的行程。
 
我们到达襄阳已经是傍晚时分。这座坐落在汉江平原腹地的古城据说已有2800多年的建制历史,也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120回《三国演义》,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
 
据考证西汉时期在筑襄阳城的同时开凿了护城河。城池南北长约1.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水面91万平方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
 
 
登上襄阳古城楼,汉水东去、往事悠悠。自东汉刘表来到襄阳上任荆州牧治开始,这座古城就一直成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另外还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正当夏日酷暑,我们顶着烈日沿着古城的大街由北向南兜兜转转。大街两边除了残存一些有点年头的旧居,其他都被各种商铺和小吃店占领了。
  北街是古城唯一的主干道,也是拍摄婚纱的好地方。
  北街的这种牌坊基本上都是复制品。
 
管家巷里没人姓管。当年周围曾有道署衙门、湖北提督衙门、襄阳县衙门等官府,这些官府官员携家带口上任,往往安排管家等人就近居住在旁边的小巷子里,久而久之,“管家”聚集居住的巷子,就叫了管家巷。
 
 
1000多年前,前秦大将符坚率领十几万大军攻打襄阳,韩夫人巧施"疑兵计"带领妇幼老少打败了秦军,被兵困一年多的襄阳城才彻底解围,守住了襄阳城!于是就有了这座纪念碑式的夫人城。
 
 
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的仲宣楼,据说与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一起并称“楚天四大名楼”。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楼。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宁,大批文学之士投奔襄阳,王粲也在其中。
 
 
仲宣楼原本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年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民国初年又毁于战火。我们现在看见的仲宣楼是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仲宣楼。
 
  1993年,与仲宣楼一起在原址重建的还有襄阳鼓楼。襄阳鼓楼是1000多年前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而建的。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平毁。新建的鼓楼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现在是襄阳市博物馆。
  历史上的襄阳城虽以固若金汤驰名,但在势如破竹的蒙古骑兵面前真是不堪一击。南宋末年,因为襄樊两城的失守,由此之后,双方隔江而治的局面就被打破。已经苦苦支撑了一个半世纪的赵家人突然发现,仅仅才两年的工夫,自己就被蒙古大军的铁蹄踏平了。
  通过金庸的文学作品渲染,襄樊之战已经成为了南宋抗元战事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尽管侠客为报国而奋战至死的场景刻画有夸张之处,襄樊之战的重要性和艰苦程度却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在城楼并没有寻觅到郭靖和黄蓉的任何踪迹。与白鹿原不同,襄阳毕竟是一个2800多年的古城历史人文底蕴非常丰厚,已无需作家和小说人物出来站台。
 
出了古城,我们就直奔古隆中打卡。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晋永兴年间(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凭吊诸葛故宅,并命参军李兴作《诸葛亮故宅铭》成为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记。
 
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和其叔父隐居之地。
 
  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
  然而诸葛亮离开隆中的第二年,襄阳被曹操占领,直到西晋统一全国为止,襄阳一直是曹操的地盘。
  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的习家池,又名高阳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徒”,故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米公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汉江之畔,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古代,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而建。
  米公祠始建于元朝,扩建于明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2006年米公祠作为明、清代古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我们怎么看米公祠大部分建筑都没有太久的年代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望恕不恭。联系QQ:467830483,即删。)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