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明和布启睿摩托游世界(第十三:杰里米 Jeremy Beuque)

Jeremy Beuque

杰明 随心所遇
关注 “随心所遇” 微信公众号,跟着 Jieming Sun 和 Nate Brown 一起,驰骋 58,000 多公里、穿越 60 多个国家!

这篇文章会跟其他的不一样,比较感性。我想利用它给大家介绍一位我非常欣赏的人: Jeremy Beuque(给他起个中文名字:吉拉米),然后通过他的故事写一些自己的检讨和对旅程的想法,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消息留下一些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来到吉尔吉斯斯坦以后入住一间叫 Tunduk 的青旅。一进旅舍的大门我们就看见了一台宝马的 F800 摩托车。我们好奇地把这辆摩托车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遍,总结出:

  • 他基本上已经把地球绕了一圈了,快回到法国了
  • 这个人已经长时间单独骑行了,因为他头盔上没有对讲机
  • 他是法国人,因为车前和车后都有一个法国国旗背景的贴纸

我们在客厅找到了这位高人。由于大家都是骑摩托车的,所以我们一拍即合,大家一起分享了路上的所见所闻。他以前在巴黎当餐厅经理,后来把工作辞了、所有的财产卖了、买了这辆摩托车开始环游世界。他当时给自己的预算是一年以内回到法国继续他的生活,但是现在已经是他的第三年了,而旅程结束以后他会到日本工作。

他非常热情地跟我们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非常佩服和羡慕他。但是我最欣赏的是他的性格。现在的他是一个非常平静的人,说话的时候非常投入、专注,同时你能够感觉到他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偏见,在他面前你可以说出你的真实感受。他讲故事的时候丝毫没有吹牛、自夸的感觉,反而非常诚恳、谦虚。换做别人讲同样的故事的话,每次的挑战、每个认识的人都可能是炫耀自己的机会,但是他讲的时候而且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抱着尊重的态度,而且会非常坦白地告诉我们他当时好的和坏的感受。

但是他并非一直都是这样的。他的旅程给他带来了许多改变。跟他更熟了以后,他坦白地说当时决定辞职出来旅行是因为他不喜欢镜子里的人,所以想改变自己。不顺利的童年给他留下阴影,成年以后还一直影响他的性格。旅行三年以后,他说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变化。虽然对镜子里的人还不完全满意,但是他说他知道自己正在往正确的方向走。


我个人感觉长时间出来旅行的人都会明白一点:待人处事要用心、真诚,要跟自己的良心过得去。吉拉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雨里骑车时看到公路旁边有个当地骑摩托的人在换轮胎,向吉拉米招手求救。但是他要赶路,天又下着大雨,所以没有停下来,迅速地从这人身边开过。可是这让他心里忐忑不安,觉得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见死不救。他知道自己有足够的维修经验能够帮他,但是为了自己的舒适而没有停车,使得别人感觉非常无助。内心挣扎了五分钟后,他毅然决定掉头去帮那个人。还好他帮了那个人,因为那个人没有合适的打气筒,要不是吉拉米临时帮助的话,那个人可能会在雨中被困很久很久。

这经验让他意识到做好事应该是无偿的。以前他做好事是为了累计 karma (业),希望自己以后有好的报应,但是他开始慢慢地意识到其实做好事应该是无偿的,不该一个劲想这件事以后会如何帮助自己。

他说自己的另一个改变是学会用心去聆听别人的话。在法国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人、非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但是出来旅游以后,他发现自己虽然会听别人说话,但是如果别人的看法跟他的不一致的话,他会不高兴,甚至跟别人吵起来。但现在的他已经改变了。他意识到大家意见不同是因为经历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所有事情都要结合背景故事来分析,所以应该耐心地听别人有什么话说。

跟大家最后再分享一个故事。吉拉米在阿根廷的时候,有一个地区晚上横风特别强,他在路边找到一个酒店,但是酒店的价格太高了,超出他每天的预算,于是他继续前行,在路边找了一个地方搭帐篷。他的帐篷叫 Lone Rider,有两部分,一半是盖着摩托车的,另一半是睡人的。他好不容在大风里把那个大帐篷搭起来。风声非常吵,晚上气温又非常低,为了保暖,他把摩托车启动,睡在发动机旁边取暖,但是他又怕车子没油,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把火熄掉,但是熄火以后他又会被冻醒来。这样反反复复地过了几个小时以后,他非常不服气,心情越来越暴躁,感觉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为什么要这么虐待他。

但也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他突然意识到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回报。为了省钱,他出来露营,所以现在睡不着。有了这样的意识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虽然现在睡不着、不舒服,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暂时性的问题,都是可以客服的,明天再找个酒店不就行了嘛?于是他决定不睡觉了。这时他看见帐篷外面满天的星星,拍了他的第一张星空照片。这样的一个心态调整让他对很多事情都看得更开,也对自己又了更多的自信。这也是我个人对这次旅行的一个希望。

自我检讨

这次旅行对我来说不只是为了出来游山玩水、看外面的世界,而更多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性格和心态有变化。出发前,我意识到自己有缺点、想改变,但是让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我曾经认为是自己强项得那些性格特征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强。

出发前、出发后。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冷静、稳重和随性的人。但是出来的第一个月里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变得不耐烦和不开心。第二个月,我开始一点点地在不高兴的时候观察自己为什么会不开心。我慢慢发现自己一些性格上的很根本的问题。现在出来快三个月了,我比以前更加了解自己,但是还处于观察期、仍然需要继续改变。我意识到自己有缺点、想改变,也意识到我曾经认为是强项的性格特征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强。

听自己的心。就像吉拉米一样,我觉得到活着要真诚,因为随着自己的良心去走就会产生自信,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感觉愧疚或者不好意思。但是这很难做到,因为 1)要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哪些事情适合你哪些事情不适合你,2)不要顾虑别人的想法,3)最后要很坚决地学会说“不”。刚毕业在城市住的时候,我很怕一个人单独呆着,因为大家都觉得只有 loser (中文:宅男?)才会周末一个人在家呆着,时髦的年轻人应该都去酒吧、club,所以我也跟着一起去。有时候我非常喜欢这种活动,但更多时候内向的我更想在家里呆着读书看电影或者出去溜达。慢慢地我意识到酒吧实在不是适合我的地方,酒又贵,第二天起来头还疼。从去年 11 月开始我减少了我去酒吧的次数。虽然跟以前一起玩的那些朋友慢慢失去了联系,但是通过新的、更适合我的活动,我认识了新朋友。出来旅行了也一样。有时候遇到了陌生人我会想显摆一下,让他们更喜欢或者尊重我,但是这很累,还是做真实的自己比较轻松,别人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算了,说明我们现在不适合做朋友。

决心。很多人听说我们要骑摩托车旅行的时候都赞我们说“真厉害,我肯定做不到”,但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其实我和启睿光带着一股傻劲就出来了,路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提前预料不到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俩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完成,所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想办法解决。路上有很多事情跟我们一开始的期望不一样、有很多弯路,但是我们都一一面对这些困难,因为这也是我们出来的一个原因。如果你问我遇到这些挫折我会烦么?我现在的回答是所有事情发生都有原因的。当我们调整了心态以后往往会发现这些挫折中其实都有我们可以享受和学习的地方。一开始意识到要在阿拉木图呆两周般签证时我们心里都挺不耐烦的,但是接受现实了以后,我们最后都舍不得离开它。

穷游。长时间穷游是使自己往好的方向改变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对自己有一些期望和目标,但是我不会设定一个时间表,比如说两个月内要变得怎样、三个月要怎样,因为这些改变不能强求。性格的改变是不能设计的,只能随着路上接触到的人和事物一点点的应变和改变。只要你愿意改变,你就可以改变。吉拉米提到,如果你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话,你往往会发现问题在你自己身上。让你不开心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都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会如何去对待它们,所以应该积极地去分析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等待,等到哪一天你实在受不了了,你也会主动去改变。

辞职。我主动地把自己推到以前舒适的生活圈子外面的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地接触新的、不可预料的事情,然后一点一点应付它们,让他们改变自己。如果我还在城市里工作的话,我接触的表面很窄,很难能够往新的方向成长。而且城市里来自社会、家人、朋友的压力非常大。大家都觉得生命只有一条道路,年轻人就是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工作,以后买房买车、炒股票、结婚,所以大家都拼命地工作。有些人会质疑这条路,觉得这并不适合自己,但是他们不知道别的道路的尽头有些什么,深怕后面没有房子、车,所以还是跟传统的、得到尽头的道路前行。我不知道我的道路尽头是什么东西, 但是我相信出来旅行不是一个错的选择。路上的我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但是我有学校学到的知识、有工作经验、有路上的经历。我相信这一切一定会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更能干的人。有一天我可能也会有房有车,但现在我不需要这些。只要你跨出来了,就会发现未知的一切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我的道路会一直改变,看不到尽头,但是我是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死不了。

我们不是第一组骑摩托车从上海到欧洲的人,所以没有打破任何记录,旅程也可能还没有某些人的那么疯狂那么极限,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旅程没有意义(我去找红牛拉赞助的时候他们市场部的老总告诉我说我们不是极限运动,所以他们没有兴趣)。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我们的是我们的。人的经验可以通过语言分享,但是毕竟是这二手信息,听到了或者读到了以后必须还要亲身去体验。他们走过了并不代表我们不走就可以学到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至于我自己,终点站已经不是非洲的某个地点了,而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不可预知的点。这次旅程也有可能会比原来想象得要长。

 

附导语:两位出大名了不起的摩托自驾游从中国穿越中亚到非洲的青年,竟然与圣地亚哥有着不解之缘。其中一位叫孙杰明的父母和圣地亚哥华夏中文学校校长邢彬是大学时的好朋友。

经邢校长的介绍,不久前华文网记者联系到了孙杰明,并通过邮件与他进行了交流和采访。

问:听邢校长大概介绍了一下你们自驾游的事迹,请能先介绍一下自己吗?

孙杰明:我今年 26 岁,在湖南出生,小时候主要在香港和美国长大。毕业以后在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工作了 2.5 年。我白天在贸易公司工作,晚上在街边贩卖人民薄饼(一辆卖美式薄饼的黑暗料理三轮车)。

我 的朋友,布启睿 (Nate Brown),今年 25 岁,在澳大利亚出生, 在美国 North Carolina 和Minnesota 长大。他 8 岁就开始学中文了,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现在是一名翻译、学者、摄影师和创意文化内容的制作者。他去年在江西景德镇完成了富布赖特项目,他的研究针对年轻 陶瓷艺术家在如何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他本科的论文研究的话题也是相关的:景德镇陶瓷市场在计划经济之后的经济转型。他的兴趣爱好除了摩托车之外包括户外活动、艺术创作及欣赏、还有英式橄榄 球。

问:那你们俩当初是怎么认识的,怎么开始产生骑摩托车去世界环游念头的呢?

孙杰明:我们于 2009 年在Middlebury College读书时认识,当时都在学校的英式橄榄球队打球 。由于我们的价值观非常相似,我们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2010的夏天在北京实习一起同住, 毕业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这 趟旅程其实一开始是启睿的想法,他多年前就有骑摩托车穿过中亚的国家去欧洲的梦想, 想自己亲眼去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启睿的动机来自两方面: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他对陆路旅行-尤其是自驾游-的兴趣。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一直招待 留学生,其中包括一个中国男孩。这些经历开始启发他对旅行的热爱。他觉得在本地的人与人交流才是理解一个地方和民族最真实的方式,因此这次旅行当中想一路 交朋友,抽空跟每个地方的人深入聊天。

启睿两年前他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才刚开始工作没多久,对工作非常着迷,所以只能祝福他,希望 他 能够完成这个梦想。但是今年年初觉得自己所处的行业这几年发展会非常困难,还不如先出去走走,看看外面有没有别的机会。我多年前读大学时就对非洲产生了巨 大的兴趣,想在那里工作,但是父亲一直不同意。现在我自己经济独立了,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准备去非洲走走。3月13号,我把工作辞了,开始跟 启睿一起认真的策划这次旅程。

我们6月6号把头发剃了以后正式出发,穿过过上海到杭州、景德镇、长沙、重庆、成都、甘孜、青海, 然后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出境,7月22号成功进入了哈萨克斯坦。我们现在在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的第三个国家, 明天准备往塔吉克斯坦的方向走。 从中亚我们会到格鲁吉亚和土耳其,随后进入欧洲,用一段时间去拜访我们在欧洲的朋友,也去体验欧洲的浓厚历史与文化。我目前的非洲计划是从西班牙的直布罗 陀坐渡轮到摩洛哥,然后沿着非洲的西海岸一路向南在到达非洲以后再往上到肯尼亚。我希望可以跟着这些朋友,更深刻地体验非洲的人文风情,和了解政治、经济 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问:那你们有没有用文字和图片去记录下你们世界游的足迹呢?

孙杰明:有啊,我们将所有走过的地方按时间先后写下了大量的博客日记,请你有空慢慢看看,这当中有着我们在漫长的摩托旅程中所获得的体会,点点滴滴,希望您和其他读者一样,与我们分享这摩托自驾游世界的快乐和自由,获得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信息。